如何撰写社情民意信息

2023-02-06 10:32


社情民意信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载体,是发挥党派特色反映社情民意和参与治国理政的重要抓手也是参政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社情民意信息如何选题

要从中央的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上来判断信息需求,找到信息切入点一要了解政策、吃透情况。信息要给一级报就要站在一级的角度,了解一级政策,知道这一级在做什么需要什么解决信息适用对路问题,不能凭想象,提无关痛痒的建议。二要换位思考,做好选题。要达到对党政领导了解情况、把握动态、研究问题、科学决策有积极作用的目的,就要善于选取那些对全局有影响、对领导决策有参考价值、对工作有指导意义的题目,选择那些领导急需知道的、正在思考的、还未发现的社会热点问题去反映。三要题材新鲜,见解独到,要抓住事物的个性,提炼有新意的主题,想他人所想,言他人所未言。

二、社情民意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社情民意信息写作要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一事一议,结构清晰,一目了然。一般在构思中是按照人们认识问题纵向思维规律去组织材料、说明问题。问题的提出要鲜明、准确,所举事实应当是经过调查论证的典型事例或精确的数字,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重点应放在最后的意见建议上,建议应与所反映的问题一一对应,办法应切实可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三、社情民意信息撰写要点

1.选题要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重要举措,以及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法治、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突出致公党侨海特色,坚持问题导向,站位高,落点实。情况反映真实、准确、及时,具有典型性苗头性趋势性或动态性。

2.意见建议要紧扣问题发力,针对性强,与相关政策法规和工作实际相符合,有实施的条件和时机,可操作性强。分析表达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问题,有新视野,预见性,分析透彻,论证有力,逻辑清晰。一事一议、开门见山、避免穿靴戴帽、长篇论。

3.撰写格式要规范。一是数据充分,材料翔实,一般应分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建议三大部分二是正文前加作者职务。两名以上作者,以逗号隔开。同类职务有两个以上的,以较高的为准。具体格式为“政协或人大职务、党内职务、社会职务、作者姓名反映:”。

长期以来,致公党陕西省委会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收集、整理和报送一批有价值、有份量的社情民意信息,得到全国政协、致公党中央、省委统战部、省政协的重视和采纳,部分信息得到省级领导同志的批示,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了参考。为适应新时代对参政党的新要求,及时总结信息成果,提高信息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省委会将从采用的信息中,挑选并发布部分撰写质量较高、篇章结构合理,文字表述规范,内容宜于公开刊登的信息,供全省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交流学习。



范文1:

关于退休人员使用长期有效社会保障卡的建议

致公党陕西省委会

“到期需要换卡,这对退休人员来说很不方便,特别是用于养老金(退休金)发放的卡,到期还要向养老金发放部门申请更换。”近日,一网友在人民网留言,希望发行不限期借记卡,便利退休人员使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的通知,为方便人民群众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和金融服务,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在前两年为试点阶段,2013年起开始全面推广,所有地区新发卡均采用单一芯片卡。基于金融功能的社保功能,开始拓展到社会保险费缴纳、待遇领取、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后的费用支付等应用领域。

存在问题:

一、目前我国各大银行的社会保障卡(借记卡)一般为10年有效期,部分地方商业银行甚至为5年有效期。去年以来,随着第一批具有金融功能的社会保障卡有效期满,部分退休人员已经开始面临需要换银行卡才能继续使用的情况。这其中,如果需要“换卡不换号”,则申请手续更加费时费力。

二、按照有关要求,换卡的流程与首次发放社会保障卡一致,需由人社部门、商业银行对参保人资料进行双重审核,时间较长。社会保障卡发放给持卡人后,持卡人必须持个人身份证原件到柜台才能办理金融功能的激活手续。对退休人员,特别是高龄、居住外地、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十分不便。

因此建议:

一、参照居民身份证有效期的相关规定,为领取定期待遇(如养老金、退休金等)的退休人员在首次(初次)发放时发行长期有效的社会保障卡。

二、对社会保障卡损坏、丢失,退休人员确需补卡和换卡的,应进一步简化审核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并尽量做到“换卡不换号”。

(该信息2022年被致公党中央、省政协采用,获省级领导批示



范文2:

留学生考编不能卡在专业名称不一致上

致公党陕西省委会

近年来,因为新冠疫情、就业压力等因素,留学归国人员开始倾向于报考体制内岗位。在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中,要求报考人员的学历证书专业与职位表的专业严格对应。但境外(含港澳台)留学生毕业、学位证或国内学历学位认证书上所写的就读专业中文名称,因境内外翻译差异,与国内专业名录名称不完全一致,导致部分留学生在专业认定上较难获得初审、复审通过,从而失去报考资格。

存在问题:

一、对于留学生的报考,各地一般会要求出具专业一致性证明,而境外(含港澳台)学校基本不会配合提供“院校出具的课程对比情况说明及毕业院校设置专业的依据等材料”。

二、留学生相关工作全部归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管理,而其只能开具学位学历证明,专业名称以境外毕业证名称进行直译,不进行具体的专业目录分类,且没有权限开具专业相似证明。

三、部分省(市)对于留学期间所学专业与报考岗位国内的专业名称不一致的,要求提供省级教育部门或相关高校科研机构对其留学所学专业的第三方认证。但据部分留学生反映,目前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够提供开具证明的具体单位。

因此建议:

一、鉴于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考试中涉及留学人员的专业认定情形日渐增加,应从国家层面建立对留学人员所学专业的比对认定机制。

二、综合考虑境外(含港澳台)学校专业名称不一致的现实情况,教育主管部门在开具留学生学位学历证明时,要与国内专业名称目录对照,并进行具体的专业目录分类。同时,下放开具专业相似证明权限。

三、对专业名称确实与国内专业无法进行“一致性”分类、翻译的,各地应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授权,选定专业相似证明开具单位,并将定点高校科研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布。

(该信息2022年被致公党中央、省政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