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政议政】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强化政策稳定性 增进政策透明度 为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注入动力2024-06-26 15:44
《强化政策稳定性 增进政策透明度 为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注入动力》被省政协十三届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选为书面交流材料。撰写人为致公党陕西省委会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部副部长胡炎。 全文如下: 近年来,全省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扎实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省政府定期召开政企恳谈会,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着力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是民营企业在自身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关注的主要议题之一。持续保持政策稳定性和透明度,积极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能够为企业家投资兴业提振信心。政策的稳定性通常会受到内外部环境变动而产生波动,这会影响到市场主体的经营决策和投资盈亏,政策不稳定会让企业家们在投资决策上变得更加保守、更加谨慎的倾向。 影响政策稳定性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有:国际经贸环境不确定性加大,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法制化程度不足,企业自身适应能力有限和政企沟通渠道不畅等。同时,政策标准不透明、调整频度不可预期、执行尺度不一致,市场竞争存在“隐形壁垒”以及实施细则缺位等问题,也会增加企业经营决策的复杂性。 为有效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建议: 一、以解决民营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增强政策针对性、有效性 在科技创新、项目建设、金融服务、人才引育、要素保障等方面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各级政府在建立涉企政策时要有征询企业或行业意见的制度性要求,进一步畅通企业家建言献策渠道,做实政策出台前的合法性审核、公平竞争审查等刚性要求。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统筹考虑配套解决方案,特别是涉及规划调整、技术标准更新、优惠政策改变时,要考虑补偿机制、过渡期、历史问题等,对因政策调整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要依法予以补偿。此外,政策执行时,力求精准有效,充分理解政策核心目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严厉打击过度执行政策而破坏商业环境的行为。加强政务公开,提升政策透明度,充分发挥“陕企通”平台作用。将政策执行情况、企业意见反馈等信息对外公开,为企业项目申办、办事进度等信息提供实时查询渠道。 二、强化政策取向的一致协同性和长期性 建议在积极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同时,坚持系统观念,对齐国家宏观政策基调,围绕打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强化政策出台前的取向一致性评估。把政策的力度、速度和社会承受度三者结合起来,例如通过试点探索、渐进式改革等方式,避免因潜在风险不明、举措不当引起的震荡,为政策稳步推进创造环境。特别是对新技术新业务,要规范各类审查如新技术新业务评估等,提高可预期性,形成激励创新合力。政策出台应该设立合理的期限性,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保持政策长期效力有助于经营主体形成稳定预期,做出更加长期的投资决策。 三、清除所有制“隐形壁垒”,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应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干预和影响,对于需要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特殊领域,应公开发布规则明细,确保各类所有制主体平等参与竞争。一是规范招投标资质要求,清除所有制“隐形壁垒”。推动各类招标单位合理设置并公开发布投标要求,不得设置资格库等对民营企业不公的门槛。二是优化招标程序,确保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公开发布招投标细则,做到规则透明。加强招标结果大数据分析,公开各类所有制占比,并分析原因。三要完善“分包”制度,最大程度避免“国企吃肉、民企喝汤甚至啃骨头”。四要建立完善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机制,切实落实评标、份额分配等国家政策。 四、加强稳定市场投资要素平等,持续扩大市场空间 提振信心,改善预期,关键在激发民营企业投资兴业的积极性。在要素获得的各个方面如融资、用地、用工、税收等落实权利、机会和规则三平等,促进民企恢复活力。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项目的融资支持,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对于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土地、能耗等问题,不断通过优化服务、创新机制、盘活存量等方式积极解决。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推动“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的深化发展,为民营企业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